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吴雨岩宏词文字启 宋 · 魏县尉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二、《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辛集卷一○
望洋词学,其为士者笑之;
受业门墙,予何人而畏彼。
盖天下无难为之事,而人间有未见之书。
大贤不私其私,小子得志其志。
惟圣朝之设科取士,其极选曰博学宏词
昭圣惟取于才华,两日而试四题,初因唐制;
中兴兼尚于记闻,三场而命六体,始正今名。
其取数也多,用物也宏,必往古是稽,当今是按。
故先念其地负海涵之素,而后观其日光玉洁之章。
迁固而下,述作之书贵冥搜而暗诵;
马郑诸儒,训诂之议亦曲畅而旁通。
以此究心,难于用力。
间有闻之虽多,守之不约,未免博而寡要,劳而无功。
自非衣钵之流传,罕得宗元之统会。
卷之不盈握,舒之弥六合,若网在纲;
大者元气,小者入无伦,如钟待扣。
其来也远,非人不传。
倘得成书,所谓事半而功倍;
徒循己见,空嗟童习而白纷。
得其要乃得其传,难于作不难于述。
张茂先之对千门万户,亦源流汉京宫室之图;
武平一之数七穆三元,实根本春秋世族之谱。
如某者蒙未育德,壮不如人。
方当学语之时辰,已办朝天之衫子。
扬子云雕虫刻篆之语,爰袖手于八义;
张横渠捕龙持虎之难,敢潜心于六典。
岁月未更刀之久,风雷催化剑之祥。
脱迹白丁,仅免书空之咄咄;
输筹黄甲,又为造物之拘拘。
曳尾泥涂,惊心笞箠。
欲操觚而弄翰,俾补劓以息黥。
铁戟未消,犹有重磨之志;
铅刀虽钝,冀收一割之功。
所谓家无三馆四库之藏,人率偏方一曲之士,切劘则难于友,访问则希其师。
通国之一贤,实后知之先觉。
五百馀言皆览记,愧非聪明;
尉之声称二十八,宿罗心胸。
愿出词章,公之陶冶。
比趋抠于丈席,期了悟印宗
舍是将安之乎,洁己与其进也。
伏遇某官儒林巨栋,学海健航。
父子名家,俱擅连鳌之手;
兄弟跨灶,迭蜚鹗荐之声。
光绍于世科,爰晋扬于膴仕。
兰亭警察,肯私豪贵之通津;
莲幕风流,况得崇台之近水。
入仪鸳序,治贰藏书;
出□龙藩,题舆泥轼
政事特其土苴,词华足任铺张。
位之八座三台,未为过者;
人曰十年五马,尚切迟之。
岂容昼锦之安闲,行奉缊纶之褒异。
眷兹铅椠,已是筌蹄。
韫椟而藏之,至矣美矣;
得人而受也,乱耶僭耶?
某敢不继晷焚膏,三年拜赐,讲切当为之事业,恢弘有用之规模。
副墨闻之洛诵,洛诵闻之瞻明,倘可传来之正;
庾斯学于尹他,尹他学于孺子,必无叛去之羞。
铭篆何穷,剡濡莫既。
其十四 南梁 · 菩提达摩
 押覃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本是大虫印宗法师本是小乘,喻如大虫,不是师子。),回(《天圣广灯录》作「翻」)成师子谈(回者,传也。回小作大,印宗法师六祖便悟上乘,是成师子吼。)
官家封马岭(封者,印也。马岭者,宗也。印宗曾为讲经法师也。),同详三十三(同详者,同学也。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禅师住于峡山。)
请净慈法涌禅师入都疏109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二、《敕建净慈寺志》卷一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净慈寺
京师禅学之盛,发于本、秀二公。
本既还山,秀复入寂
驸马都尉张君予来聘法,继扬宗风;
东坡居士适在钱塘,实为敦劝。
太丘道广,广则难周;
仲举性峻,峻则少通
童子画沙,已具佛智
维摩无语,犹涉二门。
虽吾先师,不异是说;
质之孔子,盖有成言。
不为穿窬,仁义不可胜用;
博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
愿法广大慈悲,印宗仁得仁之侣;
深严峻峙,诃未證谓證之人。
本自不然,伏惟珍重。
六祖能禅师碑铭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七
无有可舍。
是达有源。
无空可住。
是知空本。
离寂非动。
乘化用常。
在百法而无得。
周万物而不殆。
鼓枻海师。
不知菩提之行。
散花天女
变声闻之身。
知法本不生。
因心起见。
见无可取。
法则常如。
世之至人。
有證于此。
无漏不尽漏。
度有为非无为者。
其惟我曹溪禅师乎。
禅师俗姓卢氏
某郡某县人也。
名是虚假。
不生族姓之家。
法无中边。
不居华夏之地。
善习表于儿戏。
利根发于童心。
不私其身。
臭味于耕桑之侣。
苟适其道。
膻行于蛮貊之乡。
年若干。
黄梅忍大师
愿竭其力。
即安于井臼。
素刳其心。
获悟于稊稗
大师登座。
学众盈庭。
中有三乘之根。
共听一音之法。
禅师默然受教。
曾不起予。
退省其私。
回超无我
其有犹怀渴鹿之想。
尚求飞鸟之迹。
香饭未消。
弊衣仍覆。
皆曰升堂入室。
测海窥天。
谓得黄帝之珠。
堪受法王之印。
大师心知独得。
谦而不鸣。
天何言哉。
圣与仁岂敢。
子曰赐也。
吾与汝弗如。
临终。
遂密授以祖师袈裟。
而谓之曰。
物忌独贤。
人恶出已。
吾且死矣。
汝其行乎。
禅师遂怀宝迷邦。
销声异域。
众生为净土。
杂居止于编人
世事是度门。
混农商于劳侣。
如此积十六载。
南海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禅师听于座下。
因问大义。
质以真乘。
既不能酬。
翻从请益。
乃叹曰。
化身菩萨。
在此色身。
肉眼凡夫。
愿开慧眼。
遂领其(一作徒)属。
尽诣禅居。
奉为挂衣。
亲自削发。
于是大兴法雨。
普洒客尘。
乃教人以曰。
忍者无生。
方得无我
始成于初发心。
以为教首。
至于定无所入。
慧无所依。
大身过于十方。
本觉超于三世。
根尘不灭。
非色灭空。
行愿无成。
即凡成圣。
举足下足。
长在道场。
是心是情。
同归性海。
商人告倦。
自息化城
穷子无疑。
直开宝藏。
其有不植德本。
难入顿门
妄系空花之狂。
曾非慧日之咎。
常叹曰。
七宝布施。
恒河沙
亿劫修行。
尽大地墨。
不如无为之运。
无碍之慈。
宏济四生。
大庇三有。
既而道德遍覆。
名声普闻。
泉馆卉服之人。
去圣历劫。
涂身穿耳之国。
航海穷年。
皆愿拭目于龙象之姿。
忘身于鲸鲵之口。
骈立于户外。
趺坐于床前。
林是栴檀。
更无杂树。
花惟薝葡。
不嗅馀香。
皆以实归。
多离妄执。
九重延想。
万里驰诚。
思布发以奉迎。
愿义手而作礼。
则天太后孝和皇帝并敕书劝谕。
徵赴京城
禅师子牟之心。
敢忘凤阙。
远公之足。
过虎溪
固以此辞。
竟不奉诏。
遂送百衲袈裟。
及钱帛等供养。
天王厚礼。
献玉衣于幻人。
女后宿因。
施金钱于化佛。
尚德贵物。
异代同符。
至某载月日。
忽谓门人曰。
吾将行矣。
俄而异香满室。
白虹属地。
饭食讫而敷坐。
沐浴毕而更衣。
弹指不留。
水流灯焰。
金身永谢。
薪尽火灭
山崩川竭。
鸟哭猿啼。
诸人唱言。
人无眼目。
列郡恸哭。
世且空虚。
某月日。
迁神于曹溪
安座于某所。
择吉祥之地。
不待青乌
变功德之林。
皆成白鹤。
呜呼。
大师至性淳一。
天姿贞素
百福成相。
众妙会心。
经行宴息。
皆在正受
谭笑语言。
曾无戏论。
五天重迹。
百越稽首。
修蛇雄虺。
毒螫之气销。
跳殳弯弓。
猜悍之风变。
畋渔悉罢。
蛊酖知非。
多绝膻腥。
效桑门之食。
悉弃罟网。
袭稻田之衣。
永惟浮图之法。
实助皇王之化。
弟子曰神会。
遇师于晚景。
闻道于中年。
广量出于凡心。
利智踰于宿学。
虽末后供。
乐最上乘。
先师所明。
有类献珠之愿(一作顾)
世人未识。
犹多抱玉之悲。
谓余知道。
以颂见托。
偈曰。
五蕴本空。
六尘非有。
众生倒计。
不知正受
莲花承足。
杨枝生肘。
苟离身心。
孰为休咎(其一)
至人达观。
与佛齐功。
无心舍有。
何处依空。
不著三界。
徒劳八风。
以兹利智。
遂与宗通(其二)
悯彼偏方。
不闻正法。
俯同恶类。
将兴善业。
教忍断嗔。
修慈舍猎。
世界一花。
祖宗六叶(其三)
大开宝藏。
明示衣珠。
本源常在。
妄辙遂殊。
过动不动。
离俱不俱。
吾道如是。
道岂在吾(其四)
道遍四生。
常依六趣。
有漏圣智。
无义章句。
六十二种。
一百八喻。
悉无所得。
应如是住(其五)
左溪大师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百亿三昧。
无非度门。
于觉照中。
而得自在。
过去大士。
时惟左溪
傅氏之子。
法号元朗
字惠明
其先北地泥阳人
汉魏大族。
随晋南度。
家于义乌
今为东阳义乌人也。
自江夏太守梁居士翕。
贤达相承。
世谓居士为诸佛化身。
杳不可测。
左溪居士六代孙。
梵行之门。
宜生上德。
母葛氏。
梦天降灵瑞。
而娠左溪
心静体安。
及于乳育。
生九年矣。
辞家入道。
兼综偫言曰。
此法门之畎浍也。
如意年中薙度。
义乌清泰寺。
光州岸律师受具戒。
会稽印宗禅师商律部。
重山深林。
怖畏之地。
独处岩穴。
凡三十年。
宴居左溪
因以为号。
每言泉石可以洗昏蒙。
云松可以遗身世。
吾以此始。
亦以此终。
于所居之方。
建立精舍。
约而不陋。
跪忏其间。
如来诸大弟子。
皆菩萨僧。
大迦叶之头陀。
舍利佛之智慧。
罗喉罗之密行。
须菩提之解空。
由此四者。
皆最上乘。
同趣异名。
分流合体。
舍利佛先佛灭度
佛以心法付大迦叶。
此后相承。
凡二十九世。
至梁魏间。
有菩萨僧菩提达摩禅师
传楞伽法。
八世至东京圣善寺宏正禅师
今北宗是也。
达摩六世至大通禅师
大通又授大智禅师
降及长安山北寺融禅师
盖北宗之一源也。
达摩五世至璨禅师
又授能禅师
今南宗是也。
达摩四世至信禅师
又授融禅师
牛头山
今径山禅师承其后也。
至梁陈间。
慧文禅师学龙树法。
授惠思大师
南岳祖师是也。
思传智者大师
天台法门是也。
智者灌顶大师
灌顶缙云威大师
缙云东阳威大师
左溪是也。
又宏景禅师得天台法
荆州当阳
真禅师
俗谓若和尚是也。
左溪所传。
止观为本。
祇树园内。
常闻此经。
然灯佛前。
无有少法。
因字以诠义。
因义以明理。
因理以同如。
定慧双修。
空有皆舍。
此其略也。
菩萨或以性海度。
或以普门化。
香象至底。
弥楼最高。
其馀幽赞不知。
充满法界。
夫知上法易行。
上法难修。
上法易證。
上法难明。
左溪为有。
则实无所行。
左溪为无。
则妙有常住。
视听之表巍巍。
左溪恭禅师重研心法。
唯十八种物行头陀教。
厥后奉东阳威大师
得最上乘。
诠第一义。
现声闻像。
宏大觉心。
大无可名也。
偏袒跪膝。
奉观音上圣。
愿生兜率天。
亲近弥勒。
殚罄衣钵。
严具尊仪。
焚香稽首。
则舍利降。
灵光发。
寺非正阳。
屋宇凋落。
殿移则像毁。
财匮则力艰。
左溪锡杖指挥
工人听命。
如从旧贯。
俨若天成。
心不离定中。
口不尝药味。
耄期之岁。
同于壮龄。
告门人曰。
吾六印道圆。
万行无碍。
戒为心本。
汝等师之。
天宝十三载九月十六日就灭。
春秋八十二。
僧夏六十一。
四辈号恸。
如慕如疑。
香花幢幡。
雷动山谷。
乡人或梦左溪居宝阁第四重者。
寤告其邻。
与之梦协。
兜率天者。
第四天也。
愿力所届。
广度人天。
既荼毗已。
门人分舍利
起塔于左溪之西源。
遵相法也。
城邑之人。
愿获亲近。
分半舍利
起塔于州之东原。
申永慕也。
左溪僻在深山。
衣弊食绝。
布纸而衣。
掬泉而斋。
如缯纩之温。
均滑甘之饱。
诵经则翔禽下听。
洗钵则腾猿跪捧。
宴坐一室。
如法界之乐。
萧然一院。
等他方之游。
或问曰。
万行皆空。
云何苦行。
对曰。
本无苦乐。
妄习为因。
众生妄除。
我苦随尽。
又问曰。
山水自利。
如聚落何。
对曰。
名香挺根于海岸。
如来成道于雪山。
未闻笼中。
比大辽廓。
至若旱蛙跃流。
瞽犬视。
雷云兴而猎者舍弓矢。
鳞介绝而渔者坏罾梁。
举其倬然。
曷可殚载。
弟子衢州龙邱九嵓寺僧道宾越州法华寺僧法源僧神邕本州灵隐寺僧元净栖嵓寺僧法开苏州报恩寺僧道尊。
皆菩萨僧。
左溪之秘藏。
常州福业寺僧守真杭州灵曜寺僧法澄灵隐寺法真明州天宝寺僧道源净安寺僧惠从本州开元寺僧清辨。
纯得醍醐。
左溪之道味。
入室弟子本州开元寺僧行宣常州妙乐寺僧湛然
见如来性。
左溪之法门。
新罗僧法融理应英纯。
理应归国。
化行东表。
左溪之妙愿。
菩萨戒弟子傅礼王光福等。
菩萨惠芽。
左溪之一雨。
辨禅师等荷担遗烈。
见请斯文。
铭曰。
磁石凑金。
流见月。
法与心起。
缘随定设。
众生未度。
我为舟筏。
将如赵代
岂望荆越。
趋道云何。
知之在行。
殈烦恼●8B6D。
归寂灭城。
不住之住。
无生之生。
兜率天乐。
徘徊下迎。
潺湲左溪
东入苍海。
青松白日。
人亡地在。
四辈尽哀。
时乎不待。
颂德空岭。
劫尘无改。
李参政转物(并引 泰发 宋 · 释宗杲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七
江月老人榜所居之室曰转物,盖取首楞严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之义。书来索铭,妙喜宗杲为之铭曰: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咄哉瞿昙,诳諕痴呆。
物无自性,我亦非有。
转者为谁,徒劳心手。
知无自性,复是何物。
瞥起情尘,扪空揣骨。
此庵无作,住者何人。
具顶门眼,试辨疏亲。
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 唐 · 僧法海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五
大师名惠能。父卢氏。
讳行瑫。母李氏。
诞师于唐贞观十二年戊戌二月八日子时。时亮光腾空。
异香满室。黎明
有二异僧造谒。谓师之父曰。
夜来生儿。专为安名。
可上惠下能也。父曰。
何名惠能。僧曰。
惠者以法惠施众生。作佛事。
言毕而出。不知所之。
师不饮乳。夜遇神人。
灌以甘露。既长。
年二十有四。闻经悟道。
黄梅求印可。五祖器之。
付衣令嗣祖位。时龙翔元年辛酉岁也。
南归隐遁一十六年。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
印宗法师。宗悟契师旨。
是月十五日。普会四众。
为师薙发。二月八日
集诸名德。授具足戒。
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
荆州通应律师教授。中天耆多罗律师为说戒。
西国蜜多三藏为證戒。其戒坛乃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刱建。
立碑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收戒。
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西竺国航海而来。
将彼土菩提树一株。植此坛畔。
亦预志曰。后一百七十年。
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滨上乘。
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师至是祝发受戒。及与四众开示单传之法旨。
一如昔谶(以天监元年壬午岁考至唐仪凤元年丙子是得一百七十有五年)次年春
师辞众归宝林。印宗缁白送者千馀人。
直至曹溪。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
依师而往。至曹溪宝林。
睹堂宇湫隘。不足容众。
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曰。
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仙曰。
和尚坐具几许阔。祖出坐具示之。
亚仙唯然。祖以坐具一展。
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现身。
坐镇四方。今寺境有天王岭。
因兹而名。仙曰。
和尚法力广大。但吾高祖坟墓并在此地。
他日造墓。幸望存留。
馀愿尽舍。永为宝坊。
然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
不可平地。寺后营建。
一依其言。师游坟内山水胜处辄憩。
近遂成兰若一十三所。今曰花果院。
隶藉寺门。兹宝林道场。
亦先是西国智药三藏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香美异之。
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别。
溪源上必有胜地。堪为兰若。
随流至源上。四顾山水回环。
峰峦奇秀。叹曰。
宛如西天宝林山也。乃谓曹溪村居民曰。
可于此山建一梵刹。一百七十年后。
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滨化。
道者如林。宜号宝林。
韶州侯敬中以其言具表闻奏。上可其请。
赐宝林为额。遂成梵官。
落成于梁天监三年。寺殿前有潭一所。
龙常出没其间。触挠林木。
一日。现形甚巨。
波浪汹涌。云雾阴翳。
徒罪皆惧。师叱之曰。
尔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
若为神龙。当变化。
以小现大。以大现小也。
其龙忽没。俄顷复现小身。
跃出潭面。师展钵试之曰。
尔且不敢入老僧钵盂里。龙乃游扬至前。
师以钵舀之。龙不能动。
师持钵堂上。与龙说法。
龙遂蜕骨而去。其骨长可七寸。
首尾角足皆具。留传寺门。
师后以土石堙其潭。今殿前左侧有铁塔处是也(龙骨至已卯寺罹兵火因失未知所之)
龙舒净土文跋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一、《乐邦文类》卷二、《龙舒净土文》卷一○
龙舒王虚中日休博览群书之馀,留心佛乘,以利人为己任,真火中莲也。
佛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予嘉其志,为题其后。
若见自性之弥陀,即了唯心之净土。
未能如是,则虚中为此文功不唐捐矣。
庚辰八月二十日,书于刘景文懒窠云。
双径妙喜宗跋。
钱侍郎画像赞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大慧禅师禅宗杂毒海》卷下
不贪生死诸欲快乐,不随想倒见倒心倒,夫是之谓世间出世间大丈夫。
坐禅床,握拂子,俨然在一切人眼睛中,不须向别处寻讨。
作是说者为谁,双径明月堂妙喜宗
送渭侍者师叔印宗就问讯 元末明初 · 无愠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六
徂徕之松渭川,劲节高标拔尘俗。
衲僧行志亦如斯,甘分空山抱幽独。
香严一击忘所知,鸟窠叠足忘危枝。
只将松竹代说法,布毛何用拈来吹。
道人东寺师叔,慎莫抛家事驰逐。
铁船打就已多时,归帆好趁东风熟。
慧庆寺访无怀如庵印宗三开士 明 · 潘之恒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寒山东一曲,云是白莲溪。
寺僻居桥左,林深到竹西。
波生梁日动,梵出径云迷。
莫漫嗟无侣,禅枝喜共栖。
光孝寺小憩菩提树下寺即六祖印宗演法处 清 · 彭孙遹
 押侵韵 出处:松桂堂全集卷四十二
客久转多暇,古院聊招寻。
院中无一士,日落珠殿阴。
千年石塔迥,百步回廊深。
山鸟不避客,翩然下高林。
小憩西方树,时开北风襟。
长松发远籁,泠泠有馀音。
送神印宗玉明上人 明 · 权近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七
释门文豆娄,神变最第一。
幻语惊世人,机权甚秘密。
上人学其传,升堂而入室。
所性不在玆,孝友本天质。
诗酒伴儒生,豁达无拘必。
昔我谪海滨,再至慰忧郁。
相逢京国中,交道更亲昵。
忽此来告归,倚闾在朝日。
赠语愧荒芜,中情难具述。
鸡林渺天涯,秋气正凛栗。
跋涉勉加飧,旋车须自疾。
示才禅人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九、《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四
俱胝见僧及答问,惟竖一指,盖通上彻下,契證无疑,瘥病不假驴驼药也。
后人不谙来脉,随例竖个指头,漫不分皂白,大似将醍醐作毒药,良可怜悯。
若是真的见透底,始知郑重,终不作等闲。
所谓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
是故须具顶𩕳上眼,方可入作。
后来玄沙拈曰:「俱胝承当处莽卤,只认得一机一境,有般拍盲底,随语作解,便抑屈俱胝,以谓实然」。
殊不知焦砖打著连底冻,到这里直须子细,切忌颟顸。
只如俱胝临化去,自言「我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岂徒然哉!
曹溪大鉴微时,乃新州鬻樵人也。
碌碌数十年,一旦闻客诵经,发其本愿,弃母出乡,远谒黄梅
才见,数语间投机,隐迹碓坊八个月。
暨与秀师呈偈,始露锋铓,黄梅寻举衣盂授之。
是时群众趁逐,竞欲夺取,而蒙山先及于庾岭,举之不胜,方悟非可以力争,稽首乞发药。
大鉴示以不思善恶处本来面目,即便知归。
以时未至,复遁于四会猎人中,久之,然后出番禺,吐「风幡心动」之语,印宗伸师礼,为之落发登具。
即开大法要,董二千众,声彻九重,命贵近降紫泥召之,确然不应。
度龙象数十人,皆大宗师,何其韪哉!
虽圣贤应世,存亡进退,举照无遗,然步骤趣向,从微至著考之,不断世缘而示妙规,百世之下,无与为等。
到今遍寰海皆其子孙,每仰洪范,辄欲拟其毫末,亦不可得。
欲望后进有力量者勉之,聊述梗槩耳。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
法离见闻觉知,若著见闻觉知,即是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大凡达法之士,超出见闻觉知,受用见闻觉知,不住见闻觉知,直下透脱,浑是本法。
此法非有非无,非语非默,而能现有现无,现语现默,长时亘然,不变不异。
是故云门云:「不可说时,便有不说时,便无去也。
思量时,便有不思量时,便无去也。
直须妙达此法,令得大用。
长时语默纵横,悉令般若现前,何必更论在善知识身边,为亲在田野间,作为是疏。
一往直前,自然触处逢渠也」。
乃佛乃祖仰重此一端的事,布在群机之中,高低贵贱未尝向背。
种千头作为,天真历落,圆陁陁地,若特地作佛法玄妙见则亏。
傥能不起见,只么净裸裸却全彰。
所以道: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
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
见拄杖子,只唤作拄杖子,谓之觌体。
若向个里觑得透,从朝至暮,从暮至朝,无丝毫透漏,全为我用。
一一非分外,浑是本分事,脚跟下未得谛当,亦不移易丝毫许,岂非端的现成机要耶?
直截省要,只消个现成公案,浩浩作为,自昼及夜,纵横十字,喧静语默,全体运用。
一时觑破,从头与批判,将去不妨,快哉!
此事若在言语里,则合一句语便杀定,更不移改也。
云何千句万句,终无穷竭?
将知不在言语里,要假语句以显发此事。
灵利汉当须直体此意,超證透语句底,使活鱍鱍地,便能将一句作百千句用,将百千句作一句用也。
更疑甚么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不是心,不是佛,亦不是物,以至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东山水上行,日午打三更,后园驴吃草,北斗里藏身,一串穿却。
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州云:「放下著」。
进云:「某甲一物不将来,未审教放下个什么」?
州云:「看汝放不下」。
言下大悟
后来黄龙颂:「一物不将来,两肩担不起。
明眼人难谩,言下忽知非。
退步堕深坑,心中无限喜」。
如贫得宝,毒恶既忘怀没交涉,蛇虎为知己,异类等解。
寥寥千百年,清风犹未已。
「放下著」,若以常情论之,他道一物不将来,云何却向道放下著?
知法眼照于细微,为他拈出大病,令他知羞惭去。
他尚不觉,更复进问。
再与点过,直得瓦解冰消,方始倒底,一时脱去。
遂至伏猛虎,驯毒蛇,岂非内感外应耶?
庞居士浑家向火,居士蓦云:「难!
难!
十石油麻树上摊」。
庞婆云:「易!
易!
百草头上祖师意」。
灵照云:「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
寻常举向人,多是爱灵照道得省力。
嫌庞翁、庞婆说难说易,只是作随语解,殊不本其宗猷
所以言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
若能忘言体意,方见此三人各出一手,共提个没底蓝儿,捞虾摝蚬,著著有杀人之机,处处有出身之路。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始。
證道歌 其六十八 南宋 · 释印肃
 押东韵
定慧圆明不滞空,黄幡直下起清风。
当时不得印宗老,卢能有过且无功。
书赵腾可云萍录(录名说项,叙家世、师友外,写平生所作诗。)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无文印》卷一○
东湖僧道璨姓瞿昙氏释迦老子五十三世孙。
曾大父妙喜宗杲,大父无用净全,父笑翁妙堪
曾大父忧君爱国,语忤秦氏,迁衡徙,一十七年,其道大振,千载人也。
幼从晦静汤先生游,闻知行大要。
薙发入丛林,求千圣不传之学,历见诸老,皆谓无言可传,无道可授。
周游吴越二十馀年,空无所得,若有所得,则非吾所谓学矣。
少学夫诗,老不加进,而嗜之无斁。
若七言四句则得于七佛,五言则得于《楞严》、《圆觉》,古风长篇则得于《华严》,涵泳隽永如昌歜,如羊枣,如天酥𨠑,自则不能措一词也。